追觅科技靠着单品爆款打出了市场,但却无法在智能清洁赛道收缩的背景下“逆天改命”。多位高管出走,更是倒逼追觅科技被迫“跨界”。如今黄金配资平台,赶在加大个人消费贷投放的通知下发前率先进军消费金融赛道。追觅科技能否成功,还需时日检验。
文|黄 鹤
在金融监管总局印发《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的通知前,一家智能家电领域的“独角兽”追觅科技已经悄悄布局消费信贷业务了。
知名招聘平台猎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追觅科技上线了数字银行负责人、跨境支付技术总监等职位,且将视野拓至东南亚、拉美诸国。
除了进军消费信贷业务外,追觅科技还于近日宣布重启人形机器人业务。之余,追觅科技还跨界咖啡店、火锅店等。天眼查App显示,近三个月追觅科技新增73个职位。
疯狂跨界的追觅科技,到底要干什么?
被迫“跨界”
2017年,追觅科技以率先掌握高速数字马达核心技术的企业惊艳了业界,并很快成为“扫地机器人三巨头”之一。接下来的2018年至2020年,扫地机器人赛道持续爆发,年销售量均在600万台以上。
不过随后几年,扫地机器人销量开始大退坡。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2024年,扫地机器人销量从579万台降至406万台,已跌回2017年前的水平。
伴随销量一道退坡的是产品的口碑。在各大社媒,边角打扫不到、拖地不干净、扫完满是头发的扫地机器人已成了“扫地爹”,消费者们唯恐避之不及。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追觅科技的头上。科沃斯、石头科技等都遭受到了销量、口碑的滑坡。
但石头科技早早谋局拓业,如2020年进入手持无线吸尘器市场,2021年进军洗地机,2023年又发布了首款洗烘一体机。科沃斯也不遑多让,先后做了割草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和多功能净化器机器人。至于追觅科技,则是“三巨头”中谋局转型最晚的一个。
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个历史问题。毕竟,科沃斯于1998年成立,石头科技也于2014年成立,追觅科技是最晚的一家。在追觅科技成立不久,科沃斯就登陆资本市场了,紧随其后石头科技也募资IPO上了科创板,而追觅科技至今还未尝到资本市场的甜头。
还没有登陆资本市场,追觅科技的市场份额便开始下滑了。市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追觅科技在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市场份额降至7.6%,不仅低于科沃斯、小米和irobot,更不足“领头羊”石头科技市场份额16.4%的一半。而在2023年10月GKF的数据中,追觅科技在大清洁品类市占率高达22.5%,高居市场第一。在扫地机器人领域,追觅科技的零售额份额也以21.4%的份额位居第一。
不到一年,追觅科技从清洁领域的第一名坠落了。至于原因,坊间将其归结于管理层对消费趋势的误判。在消费者逐渐理性,追求性价比时,以高端化为主的追觅科技自然不被追捧了。
在追觅科技看来,其成功源于单品爆品逻辑,如今坠落似乎意味着单品时代的过去。所以,在近日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上,一口气推出了智能空调、智能厨电等多款产品,大有一网打尽白电之势。与此同时,追觅科技还宣布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以期用先进的AI技术来提升产品体验。
换句话说,追觅科技要想继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拓展品类,做成一家集团式的家电品牌。
如若集团式的家电之路走得比较顺,那追觅科技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全屋智能玩家。只是,在这条赛道上,已经有小米集团这样的“人车家全生态”玩家、华为“1+2+N架构”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还有美的、海尔以及近期饱受争议的“董明珠健康家”等传统家居品牌,甚至石头科技、科沃斯也有如此战略。
这么看,追觅科技无疑是最不被看好的一个。当然,追觅科技也有后招。如若集团式的家电之路不好走,最近跨界入局的消费金融很有可能就是后手。
布局消金的“潜质”
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做清洁机器人的追觅科技也明白这个道理。
更重要的是,追觅科技这家公司的股东身上,早有金融布局的影子。「数智研究社」发现,追觅科技的天使轮、A轮到C轮,小米集团或顺为资本都是跟投方。
2019年,上市公司昆仑万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霍尔果斯昆诺天勤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斥资5000万元独家投资追觅科技,拿下11.16%的股权,并拿到了董事会中的一个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是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在清华大学的师兄。2019年的这笔独家投资,是追觅科技账面紧张之际,周亚辉伸出的”援手“。
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背后,是前段时间品尝到内地首富滋味的雷军,昆仑万维背后的周亚辉,则被誉为“灰产王”。
据悉,雷军在2013年就成立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入局互联网金融赛道。之后又与新希望集团、红旗连锁等企业合资组建新网银行。2024年3月,伴随小米SU7发布,小米汽车金融即将驶入快车道。
周亚辉则在将昆仑万维送上创业板后的2015年,将拿到的钱投入了互联网金融圈。也是在这一年,昆仑万维斥资逾1亿美元投资了趣店、随手科技等多家初创互联网金融公司。之后趣店上市,昆仑万维至少赚了20亿元。
既然雷军和周亚辉这两位大佬都有在互联网金融打拼的经历,且战绩彪炳。如此来看,追觅科技“跨界”消费金融也是顺其自然的事儿了。
多位高管离职
靠着追觅科技一家公司,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登上了《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而据「奔流财经社」报道,自2022年以来,追觅科技接连曝出多位高管出走自立门户,创业后发展势头强劲且广受资本追捧。追觅科技也因此被称为苏州智能机器人界的“黄埔军校”。
其中,于2022年离开追觅科技的常务副总裁王生乐,创立了星迈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之后接连获得高瓴、顺为等知名机构的连续投资。
也是在2022年,离开追觅科技的创始合伙人吴鹏,离职创立了咖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高瓴也在其发展过程中投了两轮。
2024年11月,追觅科技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离职,创办了苏州乐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短时间内也拿到了IDG、红杉、经纬等多家知名资方的投资。
毫无疑问,是追觅科技成就了这些离职的高管。但令「数智研究社」不理解的是,追觅科技的高管,为何要离职呢?
多家媒体报道称,三位重量级高管的离职,与追觅科技产品创新乏力,最具想象力的时代已经过去高度相关。
站在当下看,在智能清洁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之际黄金配资平台,追觅科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管的流动更是倒逼追觅科技“跨界”。或许,既要又要还要的追觅科技,也是被逼之后的无奈罢了。